植物平均密度怎么求公式(草本植物密度计算)
植物密度怎么计算 一般用以下几个参数来表证:种的多度(abundance),表示某一种在群落中个体数的多少或丰富程度,通常多度为某一种类的个体数与同一生活型植物种类个体数的总和之比。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个体数,它由某种植物的个体数与样方面积之比求得。盖度(coverage),指植物在地面上覆盖的面积比例,表示植物实际所占据的水平空间的面积,它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平均密度一般是针对不同密度的材料组成同一物质而言,计算关键在于找出总质量和总体积。 比如质量相同的两块物质,而密度分别为p1,P2组成一个完整的物体,求平均密度。 首先,总质量 m = m1 + m2,m1和m2为两块物质的质量。 其次,总体积 V = v1 + v2 = m1 / p1 + m2 / p2; 所以平均密度 = m / V = (m1 + m2) / (m1 / p1 + m2 / p2) = (m1 + m2) / p1p2 / (m1p2 + m2p1) 如何计算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按合理的种植方式种植的植株数量,一般以每亩株数来表示 株行距abc,即株距a,双行间的窄行距b,宽行距c. 1亩=666.7m^2,除以每株所占的面积。 浮游植物密度的计算公式浮游植物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某一植物种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种的个体数×100。 因为在一个群落中,每一植物种群密度与各个植物种群密度累加和的比值乘以100得到相对密度,所以浮游植物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某一植物种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种的个体数×100。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平均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N=M×n/m(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m)。估算公式: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是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由于种群密度的总数量调查比较困难,研究者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 样方法 原理: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